带你目睹河南省入选中国传统村落真面目
| 招商动态 |2016-06-24
6月14日,从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传来消息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七部门日前公布了2016年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,河南省34个中国传统村落入选。下面,跟小编一起来目睹河南这些入选的传统村落的真面目吧。
“
郑州市登封市
大金店镇大金店老街
”
大金店镇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南,距登封市区十二公里,自古以来为交通、商业、军事重镇。大金店镇属山区丘陵地带,背依少室、面临颍水。东西宽9.1公里,南北长12.4公里,总面积112平方公里,国道207、豫03线和豫313线在大金店镇区交汇。少洛高速、登封铁路已经建成。大金店镇历史悠久、文物荟萃,素有“文物之乡”、“武术之乡”美誉。
登封市大金店镇老街,是一条有着千年历史的古街。它曾是交通便利、繁华兴盛的十大集镇之首,有着“小洛阳”、“小上海”的美誉;它也是南宋时期宋、金对峙那段历史的见证者,记录着金人征服五岳的野心和南宋朝廷的孱弱。通往登封市大金店镇的路旁,麦田如茵,桃花满树。到大金店镇转盘往东再行不远,穿过一段热闹的商业街,便到了老街。老街东西走向呈S型,大都是清末和民国时期的建筑。老街长约3里,所以当地人称之为“三里长街”。
登封文化学者王占敏介绍说,老街地处颍河谷地,土地肥沃、物产丰富、交通便利,所以,自古以来就是通往汝州、伊川、登封城、禹州的交通枢纽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,很是繁盛、热闹。
“
郑州市登封市
徐庄镇柏石崖村
”
登封市徐庄镇柏石崖村,是高山密林中一个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。柏石崖地处半山腰岩壁之上,四周群山环抱,一道天然溪水辗转流下,穿村而过,寥寥落落的人家,散落在溪水两岸。一条迂回的石径和几座小小的石拱桥,串联起几十栋石屋。
古藤老树,竹林石屋,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村民过着“山中无甲子,寒尽不知年”的桃花源般散淡生活。这个小村曾以抗战时期豫西“八路军后方医院”而闻名。枯藤,老树,修竹。小桥,流水,石屋。这是一个小村子,小到只有60多户人家。村内建筑以四合院为主,除去搬走和到外面打工的,村里只有30多口人常住。
村里的老人说,柏石崖,当地人又叫它“柏树崖”、“白石岩”,究竟叫什么也没有个固定的说法。老人说,村名需要拆开了讲:一是因为这里以前古柏成林,二是村内建筑大都以石头为主。柏石崖古村落始建于清中期,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。也因地处偏僻,它保留相当完好,村落里的奇木异石众多,形状各异,其中树龄在200年以上的树木也有数棵。
柏石崖村环境闭塞,交通不便,历史上百姓生活一直比较苦,只能就地取材,把石头作为建筑材料来建房子或其他用途。柏树崖村至今保留的石砌房、小四合院、石砌窑洞、石墙瓦房依然完好。柏石崖四周群山环抱,东至鬼推磨,西至西坡岭,南至老岭口,北依大熊山。村子被一道山沟一分为二,石拱小桥又将山沟两边的居民连在一起。河沟并不宽,小石拱桥便显得小巧而精致。村子地处半山腰岩壁之上,一条迂回的石径和几座小小的石拱桥,便串联起几十栋石屋。漫步小路上,春风拂面,炊烟袅袅。看着古老的石屋、磨出凹槽的石磨盘、打上岁月印痕的喂马槽,觉得仿佛时光在这里打了个盹儿,一切又是那么安然。
“
洛阳市孟津县
常袋镇石碑凹村
”
石碑凹行政村隶属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常袋镇,位于常袋镇东南部4公里处,东邻朝阳镇卫坡村,西邻赵凹村、小崔沟村,南邻洛阳市老城区邙山镇沟上村,北邻朝阳镇官庄村、常袋镇拐坪村,三面环沟。村域总面积6600亩,其中林地面积495亩,耕地面积5485亩,村庄占地面积620亩。行政村下辖3个自然村,13个生产组,共512户,2183口人。 石碑凹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,北宋开国功臣石守信死后即葬此地。
一进村,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,五六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坐在树下闲聊。66岁的井莲英老人脚边放着针线筐,边聊天边纳鞋底,老人说,现在年轻人谁还会做鞋,也没人会穿手工鞋了,但她老伴还穿,嫌买的鞋穿着不合脚。问及村里是否有古寨子,几位老人都热心地指路:“就在村西头,大着哩!”
一路往西走,很多村民家里都养鸡、养狗,鸡鸣狗吠反而把村庄衬得更加安静。老人们在村子的空地上种起了红薯,这个季节红薯秧子长得正旺,摘一把,中午做面条或烙菜馍;小孩子们在两棵大树间架起大梁,用两个轮胎和一根麻绳做成秋千,正玩得开心;几只刚刚学会走路的小羊散养在碧绿的草地中,发出细微的叫声;土坯房留下断垣残壁,随处都散落着古老的瓦缸和石磨。
“
洛阳市新安县
石井镇东山底村
”
东山底村位于新安县石井镇西北方向,西临黛眉山,北临黄河。村里保留着有200多年历史的古院落,还有黛眉奶奶庙。黛眉奶奶庙护佑着东山底村村民,赐福千年。
东山底村与黛眉山密不可分。村委会计崔言章说,在黛眉山东、西两侧,各有一个村庄,分别名为东山底村和西山底村。东山底村,即黛眉山东边山脚下的村子。
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地处新安县石井镇内,北枕黄河,东出小浪底水库,西接三门峡大坝,是我国境内唯一三面临黄河的世界地质公园,其中黛眉山主峰海拔1346.6米,北临黄河,与山西垣曲相望,西临荆紫山,南眺崤山,可谓大山大水的完美结合。
熟悉的地方,往往没有风景。在东山底村村民心目中,黛眉山就是他们的“家山”,很久以前,村民们在黛眉山上放牛、砍柴、种地,日复一日地劳作。
“
洛阳市栾川县
三川镇火神庙村抱犊寨
”
火神庙村位于栾川县三川镇,因村中曾有一座火神庙而得名,以抱犊寨而闻名。抱犊寨地势险要,海拔1803米,主峰四周有天然形成的峭壁千仞。寨上凹地形似簸箕,易守难攻。抱犊寨由传说中的升仙之地成为富户豪绅聚居的村落,又由村落发展成匪窝,最终被解放军三打抱犊寨“打”出一个红色旅游景区,完成了三次“转身”。
抱犊寨留有“四门三宅一条街”,即东西南北四个寨门、谢李雷三家宅院和抱犊寨天街。
抱犊寨现存李宅,即寨首李长裕住所,坐南朝北,依山而建,地势南高北低,为三进两院,上房房顶有五脊六兽,为典型的豫西民居。还有谢宅,为寨首谢润玉住所。
清末民初,天下大乱,战祸不断,豪绅富户纷纷进寨避难,最多时有千余人。为满足寨内人们的生活需求,各种商铺应运而生,有饭庄、客栈、酒馆、赌场、镖局、药铺、当铺等,最终形成了400多米长的抱犊天街。
抱犊寨还有独具特色的豫西传统小吃,如玉米面“蝌蚪”、叶子扁食、不翻儿、三川豆腐、三川玉米糁等,深受游客喜爱。
“
洛阳市栾川县
潭头镇大王庙村
”
大王庙村位于栾川县潭头镇北部1.5公里处,以石桥、老井、古树、老宅最为有名,为大王庙村“古四景”。抗战时期,河南大学曾迁至该村,河南大学农学院旧址至今仍存。
大王庙村依山傍水,古韵悠悠,以石桥、老井、古树、老宅最为有名,为大王庙村“古四景”。
一景曰“四石圯(yí)”。村中有四座古代石桥,分别为土桥、娃娃桥、文曲桥和北石桥。这四座桥造型各异,留下诸多传奇故事。
二景曰“四古井”。当街石井、桥下石井、前村石井和文曲古井,四井位置不同,井水或为透山泉水,或为地下河水,水温和味道也略有差别。
三景曰“四古树”。“四古树”即孙家大院古桂树、李家大院古紫荆、百年皂角树和出油黄楝。63岁的村民孙铁绪说,百年皂角树树干被埋一米多深,至今枝繁叶茂,每到夏天,住在皂角树附近的村民都聚在树下乘凉。
四景曰“四古宅”。“四古宅”分别为李家大院、孙家大院、赵家大院和马家大院。四家大院均为清代小四合院格局,古朴文雅,历代能人辈出。如今李家、孙家、马家大院保存相对完好,赵家大院由于久无人居住,又遭岁月侵蚀,损坏略显严重,亟待保护。
“
洛阳市宜阳县
张坞镇苏羊村
”
苏羊村位于洛阳市宜阳县张乌镇,据说苏羊年代比仰韶文化遗址还早。
苏羊古寨是为了防御外患而修建的,因此选址独特。古寨四面均有寨墙,墙外环沟,其中西寨墙外面是天然壕沟。苏羊古寨有南北两个寨门、南北两座石桥,南北道路为主街道,东西道路为小巷。寨内民居大多坐北朝南,南寨门被视为古寨的正门,与北寨门的夯土建筑不同,南寨门寨墙外砌有石块,显得很气派。北寨门上刻有“北临洛水”,南寨门上刻有“南望华岳”。
苏羊古寨随处可见石磨盘、石槽、石拴马桩等老物件。古寨南边有南石桥,桥身南北两侧分别嵌有精美的龙首和龙尾石刻,皆为花岗岩材质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村里人逐渐搬离古寨,只有苏羊竹马还与村民的生活密切相关。
竹马是民间艺人表演歌舞时用的道具:用竹篾扎成马,然后糊上彩纸,加以装饰制作而成。每逢节日或喜庆日子,民间艺人把竹马套在身上,模仿骑马的动作进行表演。苏羊村人将表演竹马称为“跑竹马”,所谓“跑”,就是用碎步模仿跨马、摇动马头、定马等动作,活灵活现地表现马的神韵。
“
安阳市安阳县
安丰乡渔洋村
”
渔洋村,隶属于安阳县安丰乡,位于安阳市西北约20公里处,毗邻曹操高陵。渔洋村西就是战国邺令西门豹开凿的“西门豹渠口”旧址,村北500米就是漳河。据考证,“渔洋村”的村名过去是“鱼羊村”,漳河水在村东经常泛滥,涨水时往低地里注水,洪水退后,洼地里有河鱼可捕。河滩上则土质松软,特别适宜草木生长,人们就在滩地牧羊。久而久之,得村名“鱼羊”。明朝时期,村里比较富裕,读书人多了,嫌“鱼羊”两个字不雅,才改为现在的村名“渔洋”。
渔洋的街巷中,三尺宽的小巷,一边是红砖水泥砌成的小楼,一边是青砖、泥坯造就的老宅,随处可见的青砖黛瓦、古朴典雅的民居,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,古老的历史与现代文明就这样自然交融在一起。
渔洋村里至今还保存着两座城门。青砖砌就的拱形门洞,现在依然是村民们出入村庄的必经之路。如今,历经岁月沧桑的城门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坍塌。村西的城门门洞左侧,一方石碑嵌在青砖之中。从碑文中可以得知,村西的城门最初修建于明代,清乾隆五十五年又由村民和商号捐资重修,而这块石碑就是清代重修城门时所留。
建筑是凝固的历史,渔洋村的百余处古建筑传递给我们的是文化的积淀,历史的厚重。
“
安阳市林州市
石板岩乡草庙村
”
石板岩乡草庙村,位于石板岩村南1公里处,属石板岩村一自然村落,南与石板岩村北河地村相连,北与石板岩村相连,东至东垴村眉下崖头,西至朝阳村眉下崖头。这里河流纵横交错,山峦层叠起伏,海拔在1000米左右。在很早以前,此地有一座顶部用黄背草覆盖的“奶奶庙”,当地人称之为“草庙”,后来这里渐渐有了人家,便称其叫“草庙村”。
观音庙和迎客松是传统村落草庙村的标志。住在草庙村下农家院里的一些外地和本地的学生,经常坐在庙堂前写生,他们把历史悠久的草庙及高大的迎客松画在画里,带到了全国各地。
在民间活动方面,村里流传着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“花棍舞”,是人们在农闲时节和节日里必不可少的民间舞蹈活动,已有百年历史。舞者不分男女老少,人人参与。优美多姿的舞步、巧妙灵活的棍法,配以节奏明快的锣鼓,让观者无不沉醉、迷恋。花棍舞种类很多,有八棍舞、十棍舞、十二棍舞等,还有跪着舞的方式。花棍舞是石板岩乡特有的一种民间艺术,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,具有娱乐性、武术性、健身性等特征。
“
安阳市林州市
石板岩乡梨园坪村
”
梨园坪,是石板岩乡17个行政村之一,坐落在海拔1200多米的太行山半山腰上,是个远离旅游红尘的小村。梨园坪,一个名字很美的村子,一个并不平坦的村子。
梨园坪5个村民组,110户,300来口人,总共才100亩耕地,人均三分田,是个山多坡广人均耕地奇缺的村子。但梨园坪自然村相对集中,南有水段,北有梯头,相距都不过数里。
“
安阳市林州市
石板岩乡南湾村
”
南湾村位于林虑山西北的河谷地带,村域南北长约2公里,东西宽约1.5公里。村子围绕狐梯眉山、刘家岩山、马安垴山、古江坡山,依山而建,有山泉水供村民生产生活之用。南湾村有居民76户,村里常住人口最多时达到260多人,一度是石板岩第一大自然村。
南湾村南与郭家庄、漕水自然村相邻;北与西乡坪村、太行平湖接壤;西与东佛沟村相连;东与马安垴村毗邻。村里保存着已有100多年的石板小街道,饮用的山泉水是通过压力池送到各家各户的。村内环境整洁,垃圾收集设施、排水水道、现代照明线路一应俱全,村民看上电视已有20余年。
南湾村长久以来一直有民间文化活动的传统。据68岁的村民谷文富说,村里曾有秧歌队、国术队、民乐队,扭秧歌、耍国术、吹唢呐曾盛极一时,而现在活动最多的是花棍舞。花棍舞是南湾村很早就特有的民间自娱性舞蹈,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是人们在农闲时节和节日里必不可少的民间舞蹈活动,传承至今已有100余年历史,是先祖们勤劳与智慧的结晶。
“
鹤壁市浚县
卫溪街道办事处西街村
”
鹤壁市浚县卫溪街道办事处西街村,建成于明朝洪武年间。它西滨大运河,南倚浮丘山,位于古城浚县的西侧。
西街村有着极为丰富的古文物建筑,宛如大运河畔一颗耀眼明珠。云溪桥、明代古城墙、文庙、翰林府、刘氏宅邸等古建筑不胜枚举,“仅国家级的就有5处之多”;“岁寒双秀”、“云溪燕语”、运河码头、姑山庙会等自然人文景观更是星罗棋布,让游人目不暇接,堪称一座“古文物博物馆”。
浚县古城保护建设办公室工作人员高伟介绍,西街村正在进行保护性开发。“要对西大街商业店铺进行仿古改造,正在修复县衙、城墙、城门以及翰林府等毁坏的老院落。下一步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实施‘文化+旅游+地产’的模式,构建‘山、水、城’互动旅游空间格局,恢复‘两架青山一溪水,十里城池半入山’的运河古城风貌。”
“
鹤壁市淇县
黄洞乡石老公村
”
淇县黄洞乡石老公村,位于鹤壁新区西南部,巍巍太行山东麓。
在淇县西北部的深山中,多个神奇而古老的山村隐藏其中,石老公村就是众多神奇的村庄之一,它因石老公石动人的爱情神话而得名,还有一眼永不干涸的山泉。
很早以前,这个老公公和老婆婆还有儿子幸福地生活在这大山脚下,一天,老婆婆和老公公拌了几句嘴,气不过的老婆婆离家出走了,在茫茫大山中越走越远,最后迷了路。家中的老公公思妻心切,便跑大山里找老婆婆回家,走到石老公村南山悬崖处,累得实在走不动了,当他抬起头,望着妻子远走的方向,准备继续前行时,瞬间化成了一尊大石。而迷路在黄洞村北峰下的老婆婆此时也回望着老公公找来的方向,准备接应,瞬间也变成了一尊大石,被称为石老母石。两石遥遥相对,千百年来厮守着他们的爱情。
石老公村最神奇的地方是,百余栋石头房的地基竟是吸水石,这块凸出盆地的吸水石,仿佛一块罕见的大元宝中间的珠宝。整个村庄所在的凸出盆地的地基居然是一块价值极高的吸水石,这种石头吸水性好,石上可栽植野草、藓苔,青翠苍润。
“
鹤壁市淇县
黄洞乡温坡村
”
温坡行政村共辖4个自然村,沿山坡自东向西分别是温坡、桃核泉、羊圈、古石沟。村庄与村庄各不相同,又有众多相同。它们共同的神奇之处不仅在于错落有致的石头房,还在于百年的古老历史,更在于色泽鲜艳、香味浓郁的“大红袍”花椒,因其得天独厚的山、水、土质等条件,同样的种子出了这个村儿,在别地儿结出的椒果颜色发乌、麻香减淡。
究其原因,全村人都以一个传说来解释这个谜。据说很久以前,在此山中一个窑洞里,住着一对父女。等女儿长到十五岁时,一天父亲突然去世了。女儿伤心之余,遵照父亲的遗嘱,穿起一身白纱,头戴一束白花,抱起一个装满黑珍珠种子的黑罐子,从父亲的坟头开始,步向朝阳,面对山风,每走一步她都撒下一把黑珍珠种子。她不知劳累、饥渴,不分白天、黑夜,一直走呀、撒呀,就这样几乎走遍了这个地方的每个山头、每面山坡。终于有一天,她心力耗尽,昏死在一个山花烂漫的山洼洼里,罐子摔得粉碎,手上还捏着一粒没撒出去的种子,眼角还噙着悲伤的泪珠。令众乡亲惊奇的是,姑娘身上散发出一股奇香。有好心人用一条火红的被面裹住她的全身,就地掩埋了她的尸体。几年后,她撒出的种子,自生自长,成片成林,每年白露将至,花红似火,香飘数里。在姑娘的坟头,长出一株硕大无比的参天大树,根深叶茂,繁华似火。浓香醉人却棘刺满身。于是有知情者便吟出一则打油诗:馨香一枝花,娇娆难近身。珍珠大红袍,粒粒皆善心。后来,当地的人们为了纪念这对父女,把这些树木的果实称作“大红袍花椒”。
像所有山村一样,温坡四个古朴的村落内的房子都是石头砌成,依山而建。和别的山村不一样的是,此处的房屋密集度高,即使是同一家户院里,主房和配房高低相错甚大。一栋栋灰白色的石头房屋,和灰白色的山体浑然天成,掩映在丛木灌林中,更显古老和沧桑。
“
新乡市辉县市
拍石头乡张泗沟村
”
张泗沟自明朝建村,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。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,实行迁民政策发展农业,大批农民从山西移居到中原地区,择地而居。
当时山西省壶关县有一个姓张的人,在家排行老四,移居到与壶关县一脉相承的太行山中,选择了一个土壤肥沃、又兼有 “龙虎把门、金鸡岭绕”的风水宝地,开始在这里繁衍生息。从此该村便叫做张泗沟村。
张泗沟四面皆山,金鸡岭将村子环裹其中。龙头山、虎头山之间的缺口,曾是村子与外界之间唯一的通路。在长久以来笃信风水文化的村民看来,这是一片“龙虎把门、金鸡岭绕”的风水宝地。
这里没有气派的大宅院,只有一间间古朴的乡间小院。一屋、一院、一树,雅致天然。与讲究排场的大宅院比,他们小巧、随意,稳健而不失恬静,充满生活气息。虽然偏远,但在小宅院中生活的人“崇文尚儒”,从这里走出不少秀才墨客和现代科学大家。
村里的一栋2层建筑,是清代秀才张琳的故居。在这栋秀才楼的石头门匾上,“多文为富”四个大字,语出《礼记·儒行》,昭示着屋主“不求金银、以知识渊博为富足”的文人情怀。不少门匾上还刻着“让”、“仁”、“俭”、“勤”等字样,足见儒家思想对当时人们广泛而深刻的影响。建村600余年来,村子里走出张琳、张瑜等秀才以及现代数学大家张锦文等不少人才。
张泗沟村的关帝庙,也有着一些神奇的传说。这座古庙,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,至今仍有香火。当年日本侵略者入侵太行山,无所不至,与张泗沟周围1公里之隔的长珍村都被摸到了,但始终没有找到过张泗沟村。村民都说,这是村里的关爷庙在保佑我们。不少村民都说,在夜深人静时,仍可以听到关爷骑马回来时有节奏的马铃声。
“
新乡市辉县市
沙窑乡郭亮村
”
郭亮村位于新乡市西北60公里的太行深处沙窑乡,与晋城陵川县古郊乡昆山村交界,海拔1700米,现有83户人家,共329人。郭亮村依山势坐落在千仞壁立的山崖上,地势险绝,景色优美,以奇绝水景和绝壁峡谷的“挂壁公路”闻名于世,被誉为“太行明珠”。村寨里随处可见石磨、石碾、石巷、石桌、石凳、石床等,使人完全沉浸在石头的奇妙怀抱之中。
郭亮以秀美山岭,独特的石舍而闻名,更以其周围自然风景吸引着旅游者。郭亮洞现称绝壁长廊,长1200米,洞顶是嶙峋的怪石,开凿时留下的支撑廊顶的天然石柱,形成了崖下的“照明窗口”,日本人赞誉“世界第九大奇迹"。郭亮地处辉县万仙山风景区,周围有很多溶洞,有红龙洞、白龙洞、黄龙洞,洞内倒悬的钟乳石千姿百态,形神各异,发人遐思,引人入胜,叹为观止。这里的风景自然称其为雄、壮、险、奇、古、秀,山水秀美,奇石名木,猕猴攀跃,谷幽崖高,枫叶吐丹,以奇绝水景和绝壁峡谷为特色。
“
焦作市修武县
西村乡长岭村
”
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西村乡长岭村地处焦作市、边上有金岭坡村、桃园村、磨石坡村,水美,空气清新。
“
焦作市温县
赵堡镇陈家沟
”
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赵堡镇陈家沟村地处豫北平原西部,位于黄河北岸、县城东5公里的清风岭上,属黄、沁河冲积平原,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,面积2万余平方米,人口2500余人,10个村民小组,陈姓占总人口的70%,明代称常阳村,地势北高南低。由于古代沁河洪水频发,向南流入黄河,年长日久的冲击,在清风岭上形成了无数条大大小小、深深浅浅的沟壑。村内有三条长约1500米的大沟,分别为东沟、西沟和中沟。村民临沟而居,随着陈姓繁衍,便改名为陈家沟。
陈家沟是太极拳的故乡,经过数百年的发展,目前太极拳已成为参练人数最多的世界武术运动。目前全世界参练者8000多万人。在陈家沟,全村80%以上的人会打太极拳,至今尚有“喝了陈沟水,都会跷跷腿”、“会不会,金刚大捣碓”的说法。陈家沟作为太极拳的文化圣地,有令人敬仰的太极拳祖祠,有享誉国内外的陈家沟武术馆,有充满传奇色彩的杨露禅学拳处,有气势恢宏的中国太极拳博物馆。
“
三门峡市陕州区
西张村镇丁管营村
”
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西张村镇丁管营村坐落于三门峡市,毗连张二村,石原村,太阳村,绿荫成林,花团锦簇,山明水秀,风景如画。
“
三门峡市陕州区
张汴乡刘寺村
”
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陕州区张汴村受陕州区管辖,相邻刘寺村,西王村,民风淳朴,水光山色,物产丰富,风景宜人。
“
南阳市淅川县
盛湾镇土地岭村
”
河南省淅川县盛湾镇有一个小村庄,全是石板房,有2500余间。这个村叫土地岭民俗村,据专家考证,村里的古建筑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(1759),距今有250年历史。
未见村,先见石。村子周围的岩石大多数为分层岩,岩层分配均匀,比较容易撬起用作建材,为石头村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看完石,再看村。远远望去,民俗村仿佛一座石头城堡,掩映在茂林修竹、群山环抱之中。这里的石板房大多是依山势巧妙修建,错落有致,有一种和谐恬静之美。
房子根基是用厚实的石板铺垫的,牢固,防水防潮。房子的墙体用厚石板压缝交叉砌成,坚固耐用。屋顶则用薄石板从下到上叠压平铺,以便排流雨水,看上去似鱼鳞状。室内以穿斗式木梁架为支撑,设计精巧。
每家房屋的门窗多有雕刻,门窗之上设有天窗以利通风采光。建筑样式随意自然,单间、多间相互衬托,三合院、四合院交相辉映。有的视山坡的陡缓,分层筑台在台地上建房;有的在地势不平的地方,采取层顶等高而地面不等高的办法建房;有的干脆后墙紧靠陡峭的崖壁,三边以石头砌墙,扩大使用空间。石板房内有堂屋、卧室、厨房、畜圈、贮藏间,分隔得当,使用起来非常方便。在石头村,四处可见石楼门、石院墙、石台阶、石厕所、石桌、石櫈、石槽、石磨盘、石臼臼、石桥等,就连山地的护堤及道路也全是用石板建造的。东西对峙的高门山、歪倒山护卫着古村落。两座山上分别有一座山寨,寨墙蜿蜒起伏盘旋于山顶,寨墙保存完好。寨内分布着60多座石板房房址和一座关帝庙。
“
南阳市唐河县
马振抚乡前庄村
”
唐河县马振抚乡地处豫鄂两省结合部,位于唐河县城东南,东部、东北、东南分别与桐柏县的平氏镇、粟楼乡、程湾乡搭界,南部与湖北省枣阳市和本县祁仪乡相接,西部同昝岗乡毗邻,北部与本县古城乡、毕店乡隔三夹河相望。
前庄村位于马振抚乡南部,石柱山森林公园附近,毗邻虎上水库,距马振抚乡政府所在地10多公里,前庄村主要以传统农业、林果业、畜牧业、旅游业为主。传统农业中主要是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花生、芝麻等为主;林果业以桅子为主;畜牧业已形成了以养黄牛、猪、羊等为主的养殖基地。
前庄村是宗教圣地,塔林众多,村内零星散落着道观、寺庙7座,其中就包括冯友兰家族曾经的家庙———圆通寺。民居建筑风格南北融合,独具一格,最著名的莫过于“山耳”,即山墙上有“耳朵”,在全国建筑中属唯一。前庄村附近有虎上、龙宫两个水库,依山傍水,山环水绕,风景优美。
前庄村不仅风景秀美,而且有着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。站在村西南碧波荡漾的龙宫水库旁,看着悠闲吃草的成群牛羊,很是惬意。据说,吴承恩写《西游记》时,就曾来过前庄,登过石柱山,所以这里的景点和《西游记》多有暗合;过水库,向村东行走,踏进石柱山风景区,“村在景中,人在画中”的美图铺就眼前:白墙灰砖黛瓦的古老民居,原封不动地散落在景区内的山坡上;头戴草帽的老人和穿着肚兜的孩童,坐在房前的柿子树下纳凉;成群的牛、羊在悠闲地吃着嫩绿的草儿,喜鹊或是山鸟欢快地在牛儿身上跳舞、歇息,散养的鸡鸭在溪旁踱步,毫不怯生地打量着来往游客……
本次入选中国传统村落的河南省传统村落,除了以上介绍的这些,还有信阳市光山县泼陂河镇何尔冲村徐楼村、信阳市光山县泼陂河镇何尔冲村徐楼村、信阳市光山县泼陂河镇黄涂村龚冲村、信阳市光山县南向店乡董湾村向楼村、信阳市光山县净居寺名胜管理区杨帆村、信阳市新县苏河镇新光村钱大湾、信阳市新县田铺乡香山湖管理区水塝村韩山村、信阳市新县田铺乡田铺居委会大湾村、信阳市新县周河乡西河村大湾、信阳市新县陡山河乡白沙关村白沙关、信阳市新县卡房乡胡湾村刘咀村、信阳市商城县吴河乡万安村何老湾、信阳市商城县余集镇迎水村余老湾。
据了解,全国共750个中国传统村落列入2016年中央财政支持范围。入围的传统村落将获专项补助资金,主要用于传统建筑和历史遗迹保护性修缮、建筑防灾减灾、环境综合整治,以及污水垃圾等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,整体保护和改善传统村落的历史遗存和人居环境。至目前,我省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传统村落共有99个。